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国内渔业>>正文

科学家在南海深海发现幽灵蛸目新种——拟幽灵蛸
2024-07-12 16:14:07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谭烨辉研究团队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海南岛东南海区深水800至1000米采集到一个与幽灵蛸相近的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等,明确其与幽灵蛸存在明显差异,确定其是幽灵蛸目新种——拟幽灵蛸(Vampyroteuthis pseudoinfernalis Qiu, Liu & Huang, sp. nov.)。

1903年,德国海洋生物学家Carl Chun在深海发现了幽灵蛸;随后,不同的科学家将其定名为不同的名称。1939年,Grace E. Pickford将10个不同定名的生物归为一个种类即幽灵蛸。此前,幽灵蛸目只有一个现存物种被认可——幽灵蛸。在分类学上,幽灵蛸属于幽灵蛸目、幽灵蛸科、幽灵蛸属。该物种常生活在热带与亚热带大洋水深600至900米之间,但这一深度水体中氧气含量很低。

2016年9月,科研人员在海南岛东南海区800至1000米水深采集到一个类似幽灵蛸的标本。研究将该标本与幽灵蛸形态比对,发现二者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包括尾部的形态、下角质颚的形状、发光器的位置。同时,线粒体COI基因与核基因28S rDNA系统进化分析呈现出两个遗传距离较大的分支,具有较高的支持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南海采集的标本形态特征与历史报道的10个同物异名种的形态特征买球app进行比较分析,确认南海采集到的标本与之前报道的同物异名种存在明显差异。该团队证实采集到的标本为幽灵蛸属一个新物种,成为幽灵蛸目已知的第二个现存物种。

研究发现,拟幽灵蛸与幽灵蛸形态特征的区别在于拟幽灵蛸具有尖尾、下角质颚翼宽长、发光器位于鳍与尾尖的中点,而幽灵蛸无尾、下角质颚翼较短、发光器位于鳍与身体末端的三分之一处。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买球app》(Zoological Systemat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拟幽灵蛸形态图


 

 

上一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买球app》白皮书
下一条:《买球app》发布